我国氮肥、甲醇与煤化工精脱硫技术的进展——20年常温精脱硫新进展的回顾
作者/来源:孔渝华,王先厚,胡典明,李仕禄,李木林,张清建,陈 健,王贤超(国家气体净化催化剂重点工业基地,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中国 武汉 430074) 日期: 2009-04-30 点击率:3559
0 前 言
长期以来,微量硫对甲醇、甲烷化、氨合成催化剂的毒害,对脱碳溶剂、铜洗溶液、设备以及尿素安全生产等的危害是制约合成氨生产的瓶颈,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,在合成氨生产中原料气必须进行精脱硫,即总硫小于0.1×10-6,才能实现长周期高产、稳产。
20年前我国氮肥行业以煤制原料气为主,脱硫粗放,常温的H2S脱硫剂只能将H2S脱至小于1×10-6,净化度低。干法脱硫中没有常、中温的精脱有机硫(COS、CS2)催化剂,因此合成气总硫通常在(1~10)×10-6,超过精脱硫指标10~100倍,因而联醇、氨合成催化剂的寿命短,严重制约氮肥企业的稳定生产。传统的钴-钼加氢串氧化锌高温精脱硫工艺,虽然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厂得到广泛应用,但因需要高温热源,以及精脱硫催化剂价格贵而无法应用于煤制原料气的氮肥厂。
自1987年英国ICI公司提出水解催化剂串氧化锌的常温精脱硫工艺[1]以来,该技....